城市之下|赵良宁:地铁轨道的“保健医生”
赵良宁
开栏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社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勤付出。你或许不知道,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有这样一群劳动者,城市之下,他们默默坚守工作岗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像无名英雄一样为城市做着贡献。每一位辛勤工作的劳动者都应该被尊重,每一双劳动者的手都值得被看到。今天是第133个“五一”国际劳动节,让我们用镜头向这些“地下”劳动者致敬,同时希望更多“身在暗处”认真工作的劳动者被看见。
赵良宁在更换轨迹块。
铛、铛、铛……午夜的地铁轨道,没有了列车的轰鸣,只剩下有规律的敲击声在回响。8.2公里的路途,一千多段铁轨,两万多个零件。一个穿反光服的身影一步一弯腰,敲遍了每一颗螺栓,这就是城市轨道交通检修工赵良宁的日常工作。
他们的黑夜属于幽深的隧道
赵良宁在检查螺栓。
今年是赵良宁在城市轨道交通检修岗位工作的第七个年头。2008年,赵良宁大学一毕业就前往新疆从事铁路工作。2016年,在网上看到招聘信息后,他选择回到家乡石家庄成为一名城市轨道交通检修工。
石家庄地铁2号线嘉华路站到欧韵公园站,6站8.2公里,这是赵良宁班组每天工作的地方。晚上11点30分至第二天凌晨4点,这是他们每天的作业时间。检查、维修,则是他们日复一日的工作内容。
4月24日晚上9点,开完会,准备好当天要用的工具,赵良宁和同事乘坐最后一班地铁前往塔坛站。这一天,赵良宁和同事要维修塔坛站和石家庄站之间的两处铁轨。按照规定,必须等到11点30分才能进入轨道。
已经接近五月,这座城市的室外温度并不高,当天只有6℃左右。走在长长的隧道里,记者没有感觉寒冷,只是有一股略带凉意的风偶尔拂过。在空荡荡的隧道里,赵良宁和同事的背影若隐若现,声调不高的谈话不断带起嗡嗡的回声。
一次轨道养护需弯腰4000次
赵良宁(右边戴眼镜者)在指导同事工作。
“这里和标准差了1毫米,我们要求误差不能超过正向6毫米负向4毫米,虽然没有超限,但是它前面宽了3毫米,后面宽了4毫米,轨道有些变形。”在第一处维修点,赵良宁指着道尺上显示的数字说:“我们一会儿就要用大锤和钳子改动这3毫米。”
通过测量,赵良宁决定对弯道内侧的轨道进行个“小手术”。只见他半弯着腰,水平挥锤,一下将扣件敲下,拆下原来的轨迹块,再将新的轨迹块敲进去,最后用钳子装回扣件。4个人相互配合,所有步骤都是一步到位。连续更换了几个轨迹块,一次维修就完成了。
赵良宁介绍,他日常的工作是和班组的另一个同事,以每小时3公里的规定速度,分别沿着上行线和下行线巡检,对螺栓、扣件、道岔、间轨等部位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2号线欧韵公园站距离嘉华路站一共8.2公里,赵良宁一周要走上4次。除此,班组每月要对轨道尺寸进行一次养护,这都需要工人们对轨道间距、水平度等进行一次次手动测量,大概需要十天完成。每根铁轨6.25米,需要弯腰测量4个位置,8.2公里1000多根铁轨,也就是4000次,对腰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负重50斤一趟要走8公里多
赵良宁指着轨道上的一颗颗螺栓边走边说:“每天,我们就是和这些‘小家伙’打交道。”从嘉华路站到欧韵公园站,单向8.2公里的轨道上有2万多个零件,对于不熟练的工人,判断螺丝是否有“病”,需要一颗一颗敲打,通过声音进行判断。“我刚来的时候,师父带着我走,告诉我哪种声音代表这颗螺丝有松动。”如今,赵良宁只靠眼睛就能分辨出哪颗螺栓有松动,“绝技”的背后是数不清次数的敲打和无法计算的脚步。
为及时维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日检的人员都需要背着重重的背包,里面装的全都是“铁家伙”。“这一个包得有20公斤重。”赵良宁又指着自己的鞋说:“我们这个劳保鞋一只也有5斤,是特制的鞋子,里面都是钢板,主要防砸。”
8公里的路程、50斤的负重、不停地弯腰检查,常人可能难以想象,赵良宁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2023年的春节,家住石家庄藁城区的赵良宁独自在岗位上值班,上行下行两条线都要他负责,16公里的路程,赵良宁负重50斤连走了7遍。
“在新疆的时候,我们工区管辖范围就30公里,16公里对我来说根本不算长,都习惯了。”赵良宁笑了笑,表情有些轻松。
节日里默默无闻的坚守者
在地铁岔道口,赵良宁指着一段铁轨说:“2018年的时候,我还在1号线工作,有一天日检人员发现间轨出现裂纹,那次更换让我印象深刻。”这是一根10米长的间轨,重达一吨,赵良宁和其他7名工人用了足足3个小时,才将裂纹的间轨换下。而就是这仅仅两三厘米的裂纹,可能会导致列车脱轨。
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根据安排,地铁维修班组将从4月30日开始连续“值守”4天。赵良宁说,假期期间,地铁的客流量更大了,更得做好检查,日常检查更不能松懈。
今年37岁的赵良宁是两个女儿的爸爸,每天晚上出门时他的小女儿都会问“爸爸去干什么”,赵良宁就会告诉她,爸爸要去地铁上班了。“现在她一坐地铁就会喊‘这是爸爸上班的地方’。”谈起父女间有趣的对话,这位父亲一脸的幸福。
采访的最后,赵良宁有些好奇地问了记者一个问题:“你们是怎么了解到我们这个工作的?”在他看来,自己的工作如此默默无闻,如此远离聚光灯的照耀。
城市逐渐醒来,一趟趟地铁开始穿梭于城市之下的条条脉络,安全运营的背后是成千上万个“赵良宁”的默默奉献。他们的劳动也许不为更多人熟知,但每一位努力工作的人都应被敬重,每一滴汗水都该被铭记。
(文/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刘世鹏 图/石家庄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分公司供图)
关键词:
下一篇:最后一页
精心推荐
- 去年京津冀工信部门推进签约570多项高端高新项目
- 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增长迅速
- 1至2月河北省工业生产平稳开局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
- 浙江绍兴15日0-21时新增41例确诊病例
- 沈阳大气优良天数达近5年来最好水平
- 辽宁实行市级政府集中监管 首站定点冷库加强疫情防控
- 辽宁省25个博士后团队冲刺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
-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大营镇大营新村调整为中风险地区
- 云南哀牢山4名地质调查人员因公殉职原因查明
- 全国首部涉及“非现场执法”的法规施行 浦东新区打造引领区数字化城市治理样板
- 杭州一封控小区完成第三轮核酸检测 前两轮检测均为阴性
- 集采未中选药品现在怎么样了?这组数据告诉你
- “海归”博士后王暾:专注灾害预警科技创新 打通灾害预警“最后一公里”
- 福建宣判一起涉恶案件 10人犯罪团伙强迫交易、非法采矿获刑
-
中新网郑州12月15日电 (记者 韩章云)针对近日网友实名举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太康县支行员工夏某华吃空饷一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南省
-
中新网宿迁12月15日电 (记者 刘林)“房子干净又敞亮,社区漂亮又整洁。”15日,家住江苏宿迁牛角淹社区的袁有亮谈起新家,兴奋的心情
-
中新网通辽12月15日电 (记者 张林虎)15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后旗公安局获悉,该局打掉一个帮助网络犯罪转账的“跑分团队
-
中新网安徽阜阳12月15日电 ( 成展鹏)12月15日,规划占地面积2500亩、投资总额75亿元的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保兴医药健康产业园内一片繁
-
中新网杭州12月15日电 (郭其钰 张益聪)从焦虑不安到互帮互助,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凯旋街道新城市广场B座里的257人经历了难忘的72小时
X 关闭
X 关闭
产业
-
不用跑北京 在家门口也能挂上顶...
日前,我省首个神经疾病会诊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河北医院...
-
“十四五”期间 河北省将优化快...
从省邮政管理局获悉,十四五期间,我省将优化快递空间布局,着力构...
-
张家口市宣化区:光伏发电站赋能...
3月19日拍摄的张家口市宣化区春光乡曹庄子村光伏发电站。张家口市宣...
-
“张同学”商标被多方抢注 涉及...
“张同学”商标被多方抢注,官方曾点名批评恶意抢注“丁真” ...
-
山东济南“防诈奶奶团”花式反诈...
中新网济南12月15日电 (李明芮)“老有所为 无私奉献 志愿服...
-
广州新增1例境外输入关联无症状...
广州卫健委今日通报,2021年12月15日,在对入境转运专班工作人...
-
西安报告初筛阳性病例转为确诊病例
12月15日10:20,经陕西西安市级专家组会诊,西安市报告新冠病毒...
-
广东东莞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 ...
(抗击新冠肺炎)广东东莞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 全市全员核酸检测...
-
中缅边境临沧:民警深夜出击捣毁...
中新网临沧12月15日电 (胡波 邱珺珲)记者15日从云南临沧边境...
-
“土家鼓王”彭承金:致力传承土...
中新网恩施12月15日电 题:“土家鼓王”彭承金:致力传承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