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 > > 正文

让艺术之灯点亮城市空间,来看这位建筑师的故事

来源:新民晚报    时间:2023-06-20 11:05:53

祝晓峰,建筑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客座教授。其建筑实践根植于中国当代和传统文化,作品曾获Architizer、WA中国建筑奖、远东建筑奖等奖项,并受邀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米兰三年展、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等建筑展。

浦东青少年活动中心和群众艺术馆完成于2022年。作为该项目的主持建筑师,祝晓峰全程参与并见证了它的成长点滴。整个建筑如同一个平板电脑的聚落,上面自由分布着大大小小各种规模的功能盒体。


(相关资料图)

“最大的‘盒子’就是剧场,小一些的是排练厅、文体活动室、展厅。‘盒子’与‘盒子’之间,高低错落,互相重叠,建筑内部楼梯的上上下下也可以成为一种探索空间的乐趣。”祝晓峰介绍。

人们可以在其中穿梭行走,共享庭院与河岸。正因为有了人和绵延的河水穿流而过,动态的人、粼粼波光和婆娑树影平衡了现代建筑硬朗的直线条,使这座建筑成为一个有机的交流场所。

进入室内空间,踏上台阶,可以看到如海浪般起伏的墙体,“海浪”的侧面镶嵌着灯光装置,走至近处,起伏的曲线又像极了一双双望向世界的眼睛。

“希望以这个建筑为载体,让各类人群在这里都能共享文化活动和交流,成为浦东百姓心中的文化地标和‘艺术殿堂’,让这盏艺术之灯点亮城市空间。”祝晓峰说。

祝晓峰出生于上海,从小学到初中,他一直都喜欢画画。“我的父母都是学理工科的。而我数理化也很好,他们了解到理工科里的建筑学也需要美学,能让我延续对绘画的兴趣,就给我买了一本杂志,叫《建筑画》。”祝晓峰说。

也许是巧合或是机缘,通过这本创刊号杂志,祝晓峰第一次看到了很多著名建筑师的名字和设计草图,以及他们的建筑,包括柯布西耶、阿尔托、小沙里宁、路易?康、贝聿铭等等。“我还记得里面就有金贝尔美术馆,当时还觉得一点也不好看。几年后学了建筑之后才慢慢领悟到它的美。但中学的时候不知道建筑为什么要这样子,当时的眼光只有‘好看’和‘不好看’两种。”祝晓峰说。

1989年祝晓峰考入深圳大学建筑系,1994年毕业后留校。1997年,祝晓峰赴美学习工作。他说出去的目的是了解现代的建筑体系和建筑历史,希望通过这种学习反过来帮助自己思考未来的道路。

2004年,祝晓峰回到上海开始创业,并参与了浦东的一些建筑实践。他觉得,建筑师的成长与时代发展一直是同频共振的。

“我们做的每一个项目都试图在尝试一种秩序,一旦被建构起来,就是心里面开花的那一刻。但位于浦东的深潜赛艇俱乐部是一个特殊的案例,它的秩序是由建筑与自然共同营造的,让建筑与自然亲密合作,向使用者传递了可持续建造的观念。”祝晓峰说。

建筑是人类创造的延伸物,从事建筑这个职业让祝晓峰感觉有双重的幸福。“一是你在设计还没有出现过的东西,它能为人所用,还可以和自然、和其它人造物和谐相处。二是建筑总会让我产生新的愿景,因为变化才能适应新的需要,有困惑就意味着需要知识的更新,需要继续思考自己的方向。”祝晓峰说。

每一次尝试、每一个作品,都让祝晓峰相信可以一步一步,继续探索下去。

瞿峰

关键词:

精心推荐

X 关闭

X 关闭